從三段式乳價談起

光泉廠農通訊77期- 從三段式乳價談起

光泉酪二課 梁宗寶

● 台灣生乳價格從79/12/1起,由原先之二段式乳價(冬期12~3月、夏期4~11月),於6~9月份,將每公斤生乳從脂肪比重計價表中再加價2元,改為炎夏季乳價,就成為
● 三段式乳價(冬期、暖夏、炎夏),此即台灣三段式乳價之起始點,一直沿用至今。
   三段式定義:冬季(12~3月)、 暖夏(4、5、10、11月)、炎夏(6~9月)
●此一乳價制度亦歷經多次之變革,列表如下: 
以平均乳脂肪3.8%、平均比重1.0315、平均SNF8.65%查表計價,各調價年度之基礎乳價+美藍加減價或生體加價,如下表所示:




目前乳價制度之簡介:

1.驗收不合格之不合格乳不予計價或拒收。

2.驗收合格之合格乳,依乳脂率及SNF率查閱計價表決定基礎乳價。

3.依生菌數、體細胞數之分級決定罰款及當月基準庫之分配權利。


4.年度乳價之調整從100/8/9起,中央畜產會乳價評議委員決定依”年度乳價調整機制辦法”之機制調整,辦法如附件。

5.目前SNF計價之同價範圍太大(如8.49~8.80%之SNF都領同一價格),而且品質之價值與實際之價值有落差,計價有點不公平,也違反優質優價之品質計價原則,加上絕大多數樣品之SNF都集中在8.49~8.80%之間,如此大之SNF計價範圍,等同於無實質計價之意義,失去以SNF計價來改善SNF品質之目的,因此乳價評議委員會將再進行下一階段之修訂,未來將精算每單位脂肪及每單位SNF之實際價值、朝公平計價之方向修改,實現優質優價之理想,期望能為台灣乳業之未來,建立穩固發展之基礎。


附件一 年度乳價調整機制辦法
100.8.9乳價評議委員會議修正通過



A.調整價格的計價基礎:
1.牛群結構之定義:各牛群比例為泌乳牛40%(平均泌乳量23公斤)、待產牛5%、乾乳牛5%、12月齡以上女牛25%、12月齡以下女牛25%。

2.九大原物料之配方:以玉米粉、大豆粕、青割玉米、狼尾草、百慕達草、燕麥草、苜蓿乾草、豆殼粒、麩皮等九大原物料設計配方。其他原物料,不予計算相對成本之差異。

3.九大原物料之價格:每項原物料設定價格資料之出處應固定來源,由中央畜產會每月於畜產會網站公告,並註明資料來源。

4.調價前後配方(草料採全進口模式及青割玉米模式)之原物料用量設定、各牛群之營養滿足,固定後不再變更。


5.每年乳價之調幅,即由新年度九大原物料之價格,輸入已固定之配方表內,計算新飼養成本,再與最近一次調整乳價年度之固定配方飼養成本,計算新、舊九大原物料價格之相對飼養成本。


B.未來價格的計價基礎:

1.採用前一年9月份至當年8月份一年期間中央畜產會每月的畜產會網站資料的九大原物料月平均價格為基礎。

2.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李春芳組長之平衡日糧組成計算模式,以草料採全進口及國產青割玉米配方算法取平均值,調價前後之飼料配方及各牛群之營養需求固定不變動。


C.漲跌幅差異的計價調整基礎:

1.當該年度之配方成本價格與最近一次有調價年度之配方成本價格差異漲跌幅在1.5元(含)以上時,乳價方予調整。

2.以固定的計價公式,每年9月依據乳價調整機制加以檢討。


D.參考乳價公告及實施日期:

1.中央畜產會乳價評議委員會於每年9月份討論確認。
2.中央畜產會於9月底前,呈請農委會於每年10月份公告,隔年1月份開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