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奶粉的評估 陳怡璇 徐濟泰
近15年來,代奶粉的配方不斷持續研究改良,餵飼仔牛適當的代奶粉,將提高仔牛的生長,其成效不輸餵飼全脂牛奶(whole milk)的仔牛,且有助於強化牧場的生物安全,並提高仔牛育成率及牧場經濟效益。大家都瞭解仔牛育成率的重要性,如何在飼養成本及仔牛生長表現中取得一個平衡,是大家關心的議題。本篇文章將介紹如何評估代奶粉的品質,讓各位酪農朋友選擇最有利自己牧場的奶粉選擇!
首先,我們先瞭解良好的代奶粉外觀應呈乳白色至淡黃色,無結塊與異物,若顏色呈現橘色至棕色且有焦味,表示有梅納反應(Maillard Browning)發生,這會降低代奶粉適口性,並降低蛋白質可利用率。品質良好的代奶粉不會有特殊氣味,若有油漆、草、粘土或汽油等異味,表示代奶粉中的脂肪有酸敗發生,容易發生下痢與維生素A、E缺乏。有發現以上不良外觀與氣味情況都應特別留意先檢查代奶粉品質,避免餵飼仔牛變質的代奶粉,引起不良反應。另外,優良代奶粉外包裝要有詳細的成分列表,讓使用者得知各營養物的濃度或含量為何。一般代奶粉常見蛋白質含量範圍為18-30%,建議選擇蛋白質含量高於22%的代奶粉。每日餵奶推薦量是要達到仔牛體重的 12-14%,離乳前為了配合教槽料的餵食,每日餵奶推薦量可以降為仔牛體重的 10%。仔牛平均出生重45公斤,離乳體重90公斤,因此從出生到離乳,每日餵奶量最少是5.4公升,到離乳前最多9.0公升。正確代乳粉沖泡濃度是150-180 g/L,以最低濃度計算,每日的代乳粉用量是810公克到1350公克。脂肪約佔10-28%,大多市面販售為18-22%,主要提供仔牛能量。
以下簡單介紹代奶粉中各營養成分來源與所需量:
1.蛋白質
蛋白質提供仔牛必需胺基酸合成身體組織,評估蛋白質品質需參考代奶粉中的含量、來源與是否含有抗營養素的成分,這些因素會影響仔牛對代奶粉的生物可利用率。良好代奶粉蛋白質來源應為乳清蛋白(whey protein)、乳清蛋白濃縮物(whey protein concentrate, WPC)、乳清產物(whey protein product)、脫脂奶粉與酪蛋白,這些蛋白我們也稱為乳源蛋白,單價較高。乳清蛋白是製造起司後所得的副產品,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濃縮物與乳清產物三者名稱相似,但當中營養成分所佔的比例不同,例:乳清蛋白約含12% 蛋白質,乳清蛋白濃縮物則約含80% 蛋白質。
另外,代奶粉中可能也含非乳源蛋白,包括大豆蛋白、大豆粉、小麥蛋白與動物血漿蛋白,前三項屬植物性蛋白質。大豆蛋白的消化率與胺基酸含量較乳源蛋白低。仔牛對大豆粉的消化率更低,因而容易引起仔牛腸胃道過敏反應,造成下痢,故建議3週齡前仔牛的蛋白質來源不要使用大豆粉。至於,小麥蛋白也不建議餵飼給3週齡前仔牛,但對於日齡較大離乳前的動物而言,其高蛋白質的特點可當作蛋白質來源。動物血漿蛋白內含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且胺基酸組合比例適合仔牛生長,具高營養價值的優點,但需考慮疾病傳播這項問題。
2.脂肪
脂肪為主要提供仔牛能量與必需脂肪酸的營養物質,其所提供的能量為碳水化合物的2.25倍。脂肪來源通常為牛油、豬油與椰子油,這些脂肪仔牛容易消化,且易於保存,避免氧化酸敗,造成代奶粉變質。
3.粗纖維
粗纖維含量在早期被視為計算代奶粉中蛋白質品質的一項指標,當粗纖維含量高於0.15%時,表示代奶粉當中存在植物性蛋白質,但若粗纖維含量低於0.15%時,則不一定表示代奶粉中不存在植物性蛋白質。如上述所提,仔牛對於植物性蛋白質的消化率較差,因此餵飼3週齡前仔牛的代奶粉,當中所含的粗纖維含量應低於一般仔牛餵飼的含量。
4.維生素與礦物質
維生素與礦物質是仔牛生長與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維生素A、D與E更不可缺乏,當中維生素 A建議量為9000 IU/kg,維生素 D為600 IU/kg,維生素 E為50 IU/kg。而鈣為1.0%,磷為0.7%。
各家代奶粉的價錢不盡相同,受到當中的成分、製造方式與添加劑多寡不同所致。從上面的內容,我們瞭解不同的營養來源都會影響仔牛生長,那是否餵飼單價越高的代奶粉一定有較佳的經濟效益?這項問題值得探討。國外進行試驗,將仔牛分成3組,餵飼兩種蛋白質:脂肪比例的代奶粉並搭配不同蛋白質含量的教槽料,各組試驗簡單說明如下:第一組餵飼20:20代奶粉(20%蛋白質、20%脂肪),搭配18%蛋白質的教槽料,仔牛於36日齡後代奶粉餵飼量逐漸降低,提高教槽量餵飼量。
第二組餵飼28:16代奶粉,搭配22%蛋白質的教槽料,仔牛同樣於36日齡後降低代奶粉餵飼量,提高教槽量餵飼量。第三組餵飼28:16代奶粉,搭配22%蛋白質的教槽料,仔牛延遲至43日齡後才降低代奶粉餵飼量,提高教槽量餵飼量,離乳日齡也往後延。三組仔牛於56日齡秤重發現,第三組仔牛增重最高,每公斤增重的飼料成本也最高(如下圖)。持續觀察發現,第一胎次的乳量表現三組間沒有明顯的差異,但餵飼較高蛋白質:脂肪比例的代奶粉牛隻第一胎次的乳量有比較高的趨勢,第一次分娩年齡也較低。從以上我們得知,提供高蛋白質代奶粉會增加仔牛增重,若延遲代奶粉餵飼時間,仔牛增重也會提高,但離乳日齡也會延長,皆會提高飼養成本,至於日後泌乳與繁殖表現則需持續觀察。
酪農朋友們可先確定自家牛隻的生產目標,搭配整場的飼養運作,再精算飼料成本及收入來決定選擇要用何種餵飼方式。另外提醒,當溫度下降時,須提供足量的脂肪即能量,維持仔牛生長。再者,選擇高品質的代奶粉只是達成成功飼育仔牛的一環,還需要搭配正確的沖泡方式、足夠餵飼量等小細節,與大家共勉之!

圖. 依據Dr. Hugh Chester-Jones 資料顯示,餵飼高蛋白質:
脂肪比例的代奶粉並搭配高蛋白質教槽料,其仔牛增重較高,
且每公斤增重的飼料成本也最高。
參考文獻:
A guide to calf milk replacers types, use and quality. 2008. BAMN. USA.
Douglas f. Waterman Ph.D., Jenny Mills, MS 2007. Evaluating Milk Replacer Quality. Professional Dairy Heifer Growers Association, Pre-Conference Calf Seminar. Robert E. James, Virginia Cooperative Extension, 2005.
Dr. Hugh Chester-Jones. 2009. Milk Replacers. Animal Scientist, SROC and
Neil Broadwater Extension Educator – Da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