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牛自動餵飼系統(Calf feeder)簡介(2)
仔牛自動餵飼系統(Calf feeder)簡介(2) 
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王思涵

(十四)乳粉的補充需適度且即時,以確保沖泡後之營養組成符合及避免乳粉結塊的情事發生。
 
二、自動餵飼系統的優缺點
實際探訪使用自動餵飼系統的畜主,是否減少了在仔牛舍的時間,答案是否定的。畜主的角色從小牛的餵飼者,每天規律的沖泡乳粉及清洗乳桶,進階成為小牛的管理者。每日花更多時間觀察並管理仔牛,加上科學數據的輔助後,普遍而言仔牛的育成效果提升顯著。
 
但此項系統仍有其優缺點,是畜主在考慮導入牧場前要清楚瞭解的。最大的缺點是,以群混養的仔牛不容易藉由每日親自餵飼觀察出可能的病徵,而忽略的治療的關鍵期;另一是共用吸吮乳頭造成的交互感染。因此,如同小撇步中表列的,仔牛導入自動餵飼系統前需進行吸吮能力、吸吮量及健康等評估,以避免發生災難性的群體疾病感染。
在瞭解此系統的風險評估後,自動餵飼系統普遍在歐美等乳業先進國家使用,主要還是因為其優點多於缺點。
 
優點包含:
(一)根據研究報告傳統餵飼方式,平均每天仔牛吸吮乳量約8至10公升左右,而研究報告指出荷蘭仔牛每日吸吮乳量可達12公升以上。自動餵飼系統在冬季時,仔牛吸吮量具有達到12公升的潛力。
(二)自動餵飼系統是當仔牛觸碰乳頭時才進行乳粉沖泡,乳汁相對新鮮。且其依制訂之沖泡標準進行每次的沖泡及混合,這會使得仔牛每次吸吮乳汁的營養組成較為精準,特別是蛋白質吸收效果。
(三)模擬仔牛自然吸吮的習慣,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符合動物福祉的概念。開心的牛等同於健康的牛。
(四)利用自動餵飼系統進行漸進式的離乳程序,對於減緩仔牛離乳緊迫有顯著的差異,甚至可減少仔牛肺炎的發生率。
(五)近年來,仔牛的飼養建議多半以避免仔牛鼻子對鼻子這種親密動作的出現,以減少疾病交互感染狀況發生。但有研究報告指出,在仔牛帶入自動餵飼系統(群體飼養)前,做好仔牛吸吮量、吸吮能力及健康評估,是無需擔心交互感染疑慮的。
(六)仔牛飼養部分的在應用自動餵飼系統後節省不少的勞動成本,此套系統的成本支出約在每組60-80萬台幣左右,在勞動成本相對高的地區是極具競爭力的。

仔牛自動餵飼系統,雖然在歐美行之有年,但相關的研究數據仍持續中,改進缺點精進優點。如同眾多的精準化管理系統一般,畜主在考慮導入牧場使用前,要仔細瞭解設備的優缺點,評估自身需求的面向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營造搭配系統的軟環境,而非採取強卡入既有畜舍的硬界接。這樣才能發揮精準化管理系統的潛力,達到高仔牛育成效率管理的新里程碑。

文獻參考來源
1.Katie Kelly and Donna Amaral-Phillips, 2017, Weaning calves from an automatic feeder. DAIReXNET.
2.Marcia endres, 2012, A precision dairy technology: Automated calf feeder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airy extension.
3.Jan Ziemerink, 2016, The pros and cons of automated calf feeding, Dairy and Veal Healthy Calf Conference. 

 圖1.美國肯塔基州內牧場,使用仔牛自動餵飼系統進行群體管理,仔牛配掛個別辨識之頸環,仔牛可依喜好或需求吸吮乳汁。仔牛畜舍內分成乾草墊料及自動餵飼系統區,乾草墊料區以品質較差之乾草作為鋪設材料,墊料厚度約為5-10公分左右,以維持仔牛環境之乾燥及乾淨。


圖2.荷蘭乳牛場,使用仔牛自動餵飼系統進行群體管理(但本場因為是半開放式畜舍通風較差且鳥糞造成畜舍髒亂)。

 圖3 (上).美國肯塔基州內,仔公牛飼養場使用兩組自動餵飼系統,依牛群年齡區分成兩群。為保持系統主機的穩定及乾淨,將其另安置於小隔間內。圖3(下).仔牛畜舍內墊料區,使用木屑作為材料,並提供含苜蓿粒、玉米粒及燕麥粒等教槽料。但此場缺點是過於開放式畜舍,沒有充足的保暖設備,牛群明顯在陽光下取暖,因此仔牛有下痢狀況發生,且育成效率不佳。